全球10大最危險賽道巡禮 稍不慎死很慘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文化頻道】賽車運動是一項具有極高危險性的運動!而在過百年的賽車歷史中,有那么一些著名的賽道,或因為設計的原因,或因為承辦賽事的特性,發(fā)生的死亡事故的幾率與其他賽道相比總是莫名其妙地高。不過有趣的是,這些看似“被詛咒”的賽道上,往往也上演著一幕幕的經(jīng)典,以至于我們無法不逐一細細品味(一眾有名的拉力賽段——如達喀爾、派克峰等——沒有收錄,因為它們并非環(huán)形賽道):
相關(guān)文章:
小獅子派克峰獵殺群雄 勒布駕馭208奪冠
//m.jumpintl.com/wenhua/260/2602569.html
10th 蒙地卡羅賽道
地點:摩納哥-蒙地卡羅
代表賽事:F1摩納哥大獎賽
難度系數(shù):9.5(滿分為10分,下同,不再標注)
死亡系數(shù):2.0
遠在F1錦標賽成型之前的1929年,蒙地卡羅賽道便已經(jīng)開始舉辦大獎賽了。這是一條人類賽車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賽道,因為世界三大賽車盛事“F1摩納哥大獎賽、WRC蒙地卡羅站、還有勒芒24小時耐力賽”當中的兩項賽事都與它有關(guān)——畢竟賽車早期在歐洲散發(fā)著濃重的貴族氣息,而世界上又有哪個地方能比摩納哥有著更高的人均資產(chǎn)呢?
歷史什么的不扯遠了,我們來談談賽道本身:首先必須提到的是,蒙地卡羅賽道在平時其實是街道,摩納哥大獎賽也是F1比賽日歷中為數(shù)不多的街道賽之一,這意味著像專業(yè)賽車場一般的緩沖區(qū)是不可能存在的,再加上摩納哥“背山面海”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使得蒙地卡羅賽道又窄又多彎(F1賽季中最慢的費蒙酒店發(fā)卡彎也在此賽道上出現(xiàn),通過時速只能在46km/h),一不小心就會撞車退賽,退役F1車手尼爾森·皮奎特就曾說過在這比賽與“在客廳騎自行車”沒兩樣。
還好也正因為摩納哥賽道彎多路窄的原因,這里的平均車速是全年最低的,而且超車纏斗極少,因此摩納哥大獎賽雖然看上去十分驚現(xiàn),但從1929年到現(xiàn)在只有4位車手再次殞命,也就只能在我們今天的龍虎榜中排名第十了。
9th Old Bridge Township賽車公園
地點:美國-新澤西州
代表賽事:各類直線加速賽
難度系數(shù):1.0
死亡系數(shù):3.0
與摩納哥相反,美國Old Bridge Township賽車公園沒有引人入勝而又難度極高的彎道可供車手們?nèi)フ鞣,因為這里最危險且曾出過致命事故的賽道根本就沒有任何彎道——它是一條直線加速賽道。
如果大家以為直線加速賽就是油門到底馬力更高者勝,那就未免太小看美國人熱愛危險的天性了。那些賽車動輒有著四位數(shù)字的馬力,依靠輪胎與地面總共也就比手掌多一點點的接觸面積是不可能讓它們安分地、不出差錯地往前跑的(很多時候,車的驅(qū)動力如此之大,讓唯一可以控制車輛方向的前輪都離地了,如果這時賽車偏離了賽道往一旁的圍墻上沖,車手也就只有等死的份兒了)。
在這里送命的兩位車手都是近些年才出的事故,這更進一步地確認了帶來死亡的其實就是速度本身。再次提醒那些喜歡開快車的人們一句:Speed kills。
8th 東望洋賽道
地點:中國-澳門
代表賽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難度系數(shù):8.5
死亡系數(shù):4.5
在葡萄牙人殖民澳門的時期,他們把澳門從一小漁港變成了可與摩納哥媲美的賭城,人稱“東方蒙地卡羅”,于是我們順理成章地有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這也是包括舒馬赫在內(nèi)很多世界級車手初出茅廬時,向各大車隊老板證明自己實力的一處檢閱場。
而雖然連地理環(huán)境都跟真正的蒙地卡羅差不了太多,但東望洋賽道卻有著比蒙地卡羅恐怖得多的性格特點——精神分裂:發(fā)車區(qū)之后數(shù)條又寬又長的大直路大概占了賽道總長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又窄又多彎的山路;當車手們憋著勁兒在山路中沖出的時候,寬四五條車道的大直路必使其精神為之一震,但如果加速得太忘乎所以的話,前面一個高速的賭場彎+一個90度的葡京彎就絕對會成為一大難題了,因為它們都是沒有緩沖區(qū)的……
不過可能是在這里舉辦的都并非高級別賽事,因此速度有限的關(guān)系吧,東望洋賽道也是到2012賽季才出了要人命的事故:來自Touring Car和摩托組別的兩位車手雙雙于同一年出意外死亡。
7th 斯帕賽道
地點:比利時-斯帕
代表賽事:F1比利時大獎賽
難度系數(shù):7.5
死亡系數(shù):5.0
斯帕賽道是建立在比利時中央地帶山區(qū)內(nèi)的一條高速賽道,從1924年開始啟用,但它卻只能算一條半永久性賽道,因為有部分路段在非比賽日是公路。
這條賽道比較長,彎道多而且海拔落差很大,但很多都是可以全油門通過的高速彎,加上垂直的起伏,讓駕駛變得非常危險,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號彎Eau Rouge。不過上面這些都能通“死記硬背”解決,斯帕賽道真正可怕的一點是它那多變的天氣:在多彎的高速山地賽道上比賽,本來就是游走于失控的邊緣,試想著還得在你賴以生存的輪胎與地面間鋪上一層水膜?
這條賽道是如此的危險,以至于在1970年后被停用,直到人們有信心能造出足夠安全的賽車后才敢回到這里繼續(xù)比賽,但時間已經(jīng)是13年后的1983年了。而從1924年啟用到現(xiàn)在為止,共有23位車手在此駕鶴。
6th 薩森賽道
地點:法國-勒芒
代表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難度系數(shù):9.0
死亡系數(shù):7.0
在F1真真正正火起來之前,無論對于制造商或是車手,賽車界的造英雄之地絕對是每年6月舉辦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與斯帕賽道一樣,它也是一半的永久性賽道+一半的街道所組合而成。賽道有不少標志性特征,如觀眾游樂區(qū)的摩天輪和發(fā)車區(qū)之后不遠處的鄧祿普輪胎門等。
薩森賽道也是一條高速賽道,最有名的三段大直路,尾速都達到了300km/h以上(以LMP1組別賽車為準/其中長度最長第一段直路的尾速更是高達350km/h/這三段直路間兩個減速彎都是后來以安全原因加入的,本來這就是一條很長的大直路),外加各種挑戰(zhàn)性極高的彎道,讓在這里的每一圈比賽都很不簡單。
而相信大家也猜到,賽道本身帶來的危險性只是一部分,勒芒的可怕更在于24小時晝夜不分的比賽對賽車及車手的摧殘。從1923年開始舉辦此項賽事以來,算上今年剛剛離我們而去的丹麥車手西蒙森,一共已經(jīng)有24位車手在此送命。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比賽中的一場意外不但造成了車手自己的死亡,殉葬的還有83位觀眾,另外更有120位以上觀眾不同程度受傷,情景猶如人間煉獄。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