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不必指教 物理按鍵終將從車上消失?
說到物理按鍵,其實從來沒有人給它下過明確的定義。也許是因為人們早就習慣了吧。任何能給人物理反饋的東西都可以稱為物理按鈕。對于汽車來說,從誕生之日起,物理按鍵就一直存在。但隨著觸摸屏逐漸滲透到汽車行業(yè),汽車上的物理按鍵越來越少,有被虛擬按鍵取代的趨勢。你想過嗎?如果有一天,車上所有的物理按鍵都消失了,你能接受這個改變嗎?
●被拒絕的“物理按鈕”的壽命
人,年齡越大,改變一些舊習慣就越難。當一件陪伴我很久的東西日漸式微,我就越懷念它,以至于忘記了它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其實,如今,我們曾經(jīng)討厭物理按鍵“形影不離”。
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的經(jīng)典車型中,簡單的按鈕和旋鈕加上帶有設(shè)計感的皮革拼接內(nèi)飾,在今天看起來依然特別迷人。
然而,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xù)多久。隨著汽車功能越來越復雜,物理按鍵的數(shù)量直線上升,尤其是上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90年代,中控臺上的按鍵數(shù)量已經(jīng)到了失控的地步。
物理按鍵的缺點在于:使用時復雜、眾多的按鍵學習成本極高。再加上鍵帽上的空限制,大多數(shù)車型的物理按鍵上只印有功能的英文縮寫。如果不仔細研究說明書,很多老司機開了很多年車,車上的一些鑰匙還沒有想通它們的具體功能。
進入2000年后,中控彩色大屏的“高端”配置開始在汽車上普及,但一開始很多工程師并不明白這塊占地面積大的屏幕有什么價值,所以在很多車型上,雖然有了大屏,但并沒有緩解物理按鍵太多的問題。
在中控大屏之前,因為無法區(qū)分“級別”,所有功能的權(quán)重都是“并行”的。雖然電臺收納功能不常用,但一定要像空風量調(diào)節(jié)一樣,與中控臺上的物理按鈕疊放在一起。既然“視覺”系統(tǒng)自帶了“分層”的概念,最重要的功能還是由常用的物理按鍵來控制。不經(jīng)常調(diào)整的功能放在二級頁面甚至更深的頁面,大大減少了中控臺上的物理按鈕數(shù)量,也是屏幕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按照這個理論,2021年在寶馬7系(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投入使用的第一代iDrive系統(tǒng),可以算是真正引領(lǐng)屏幕使用走向“正確方向”的先鋒。
這套人機交互邏輯相當直觀便捷,但人類對“更好體驗”的探索又怎么能止步于此,但與之前讓“主次”更清晰的操作邏輯不同,下一個主角“Touch Operation”打算直接“干掉”物理按鍵。
觸控屏“歲數(shù)”也不小了●觸摸屏的“時代”不小。
其實屏幕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對于中國人來說,家里的老式黑白電視可能是第一個給我們“屏幕”概念的東西,但在我的印象中,觸摸屏的興起似乎只是近幾年的事情。
觸摸屏傳感器被美國《工業(yè)研究》雜志評為“百大最重要新技術(shù)產(chǎn)品”之一,預計該技術(shù)將得到廣泛應用。這個預言后來真的實現(xiàn)了,但只是在多年以后。
我當時就想:這東西有什么用?然而,你可能對下面的故事很熟悉。第二年,2021年,第一代iPhone發(fā)布。在未來的日子里,隨著智能設(shè)備的普及,這款“神奇”的屏幕迅速走紅,被大家“捧在手里”,以至于如果你今天問一個人:消費類產(chǎn)品中的第一款觸摸屏是什么?估計大部分人都會告訴你是手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觸摸屏在汽車上的首次應用比手機早得多。
然而,當時各方面的時間還不成熟。充滿“像素感”的圖像、抽象的圖標和緩慢的響應速度都讓這個系統(tǒng)的體驗不盡人意。里維埃拉的嘗試顯然沒有成功。
“全觸摸”的春天
隨著智能設(shè)備的普及和硬件水平的提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汽車設(shè)計領(lǐng)域的人覺得觸摸是最直觀的操作方式。的確,在現(xiàn)代產(chǎn)品設(shè)計心理學中,“直覺”是評估產(chǎn)品交互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當人們對某樣東西感興趣的時候,直接在屏幕上點擊這個圖標顯然比旋轉(zhuǎn)點擊一個旋鈕要“直覺”得多,于是觸摸屏正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沒有了啟動按鈕和空控制按鈕,Model S(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在17英寸的大觸摸屏上集成了大量功能,讓全世界為之驚嘆。跟隨特斯拉的腳步,很多廠商相繼推出了超大中控屏的車型,包括電動車和汽油車型,但在我看來,大部分都只是剛學步的孩子,只學了一點皮毛。
其實這更符合“本能”的操作流程。雖然在傳統(tǒng)燃油車上很難實現(xiàn),但對于一輛電動車來說,它需要一個啟動按鈕是什么原因呢?
因此,不應為了取消而取消觸摸屏而不是物理按鈕。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邏輯是否更“直觀”。許多制造商實際上不明白為什么他們的汽車需要這么大的屏幕。
物理按鍵終將“一敗涂地”?除了這種劇烈的“變化”,溫水煮青蛙是現(xiàn)階段物理按鍵面臨的最大困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物理按鈕被觸摸面板所取代。除了追求所謂的“綜合美感”,說實話,我找不到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但這個設(shè)計還是越做越差。
全觸控操作的問題在于按鍵沒有突起,點擊時沒有反饋,要花很長時間把視線移開才能進入幾個菜單找到某個功能,對行車安全沒有好處。
正因為如此,有些機型會對觸摸區(qū)域設(shè)置振動反饋。就像iPhone一樣,電機是用來模擬物理按鍵的“震動感”的。在“全觸感”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下,如何讓“飛機”有更好的“手感”成為體驗的重中之重。
然而,這并不是它最大的價值。它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理想情況下,在“多級”系統(tǒng)中,語音控制可以一層一層跳過菜單,直接轉(zhuǎn)到你想要的某個功能。你只需要說你想做什么。在所有操作模式中,語音控制最直觀,學習成本幾乎為零。
雖然目前語音控制的功能還不夠豐富,但在未來幾年,它將成為觸控操作不可或缺的助手,在更遠的未來,你在車內(nèi)的所有操作可能只需要交給人工智能AI即可。
●物理按鈕最終會“失效”?
很多人認為特斯拉Model系列是未來汽車的樣子。畢竟已經(jīng)很科幻了,可惜不是。
這款大眾I.D.BUZZ概念車的外形向大眾T1致敬,之前在美國進行過道路測試。誠然,每個廠商對未來汽車的理解略有不同,但總的來說是相似的。全車沒有物理按鍵,以自動駕駛為中心,服務于“騎行”而非“駕駛”。
●結(jié)束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這句話:科技為懶人服務。除了我們這些固執(zhí)的老人,對于大多數(shù)人類來說,會說話就什么都不會做,會摸就不努力。對于汽車來說,物理按鍵的歷史似乎就是“駕駛”的歷史。過去,當汽車的“輔助和娛樂功能”開始逐漸蓋過駕駛屬性時,物理按鍵開始被“分級”系統(tǒng)所取代。未來,當“騎行”的重量逐漸變得高于“駕駛”甚至完全取代后者時,物理按鍵也將迎來它的終結(jié)。我們曾經(jīng)對那些復雜的物理按鍵感到厭倦,摸不著頭腦,咒罵街道,但對于我們這些固執(zhí)的老人來說,當我們坐在滿是屏幕和沒有觸摸的輕平板按鍵的“駕駛室”里,我們?nèi)匀粫f:“這個不能點,真的很無聊。”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