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綠牌買車?測試廣汽本田皓影銳·混動e+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評測頻道】幾年前我們對新能源車型的印象,一直是圍繞著“補貼”、“限牌”、“指標”這幾個關鍵詞,但是近一兩年再看新能源車型,“限牌”、“補貼”這些已經(jīng)不是那么左右消費者選擇一臺新能源車型的因素,身邊有不少同事,有著富余的限牌城市指標,但還是選擇了電動車型作為日常代步的工具。國慶假期回了趟老家,在一個不限牌的城市,新能源車型越來越讓大家所接受,路上的綠牌車能見度也非常高。
為了綠牌而選擇一臺新能源車,被迫買新能源這樣的因果關系在當今越來越說不過去,就以同是日系品牌的豐田舉例,卡羅拉也推出過插電混動,但接近凱美瑞的售價體驗還是卡羅拉,這是讓很多消費者無法接受的。豐田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買車還得看體驗,所以在之后的威蘭達插電混動,直接以威蘭達高性能版的形象與公眾見面,更大的電池擁有更強的加速性能體驗,一定程度算是尋找體驗上的破局,電動車型在動力輸出以及用車成本方面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有天然的優(yōu)勢。
今天測試的廣汽本田皓影銳·混動e+,它能上綠牌,同時它也是一臺為了更好的體驗而研發(fā)的車型,今天測試的目的,就是探尋皓影在增加插電混動系統(tǒng)后,在體驗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廣汽本田皓影銳·混動e+在外觀設計上,沿用了現(xiàn)款燃油版和銳·混動版本的設計風格,只是在個別位置加入了彰顯插混身份的標志,前進氣格刪多了些鍍鉻裝飾,加了新的輪轂造型,車身右側充電口與尾部亮眼的“e:PHEV”標志,充分彰顯PHEV專屬身份,長寬高分別為4718mm/1861mm/1679mm,車身重量比HEV車型重約350kg,為了應付沖撞,前懸比HEV車型延長了85mm。
皓影銳·混動e+擁有極速緋紅、威尼斯藍、星空藍和格陵蘭白四種配色可選,除格陵蘭白之外,其他幾款配色,對于皓影品牌來說都是新配色。
因為車重的增加,為了應對碰撞,前懸比HEV車型增加了85mm,但實際看起來,這85mm帶來的視覺差異并不明顯,與皓影其它版本車型還是非常接近的,
如果不是通過尾標,很難分辨出這是一臺PHEV車型,本田也是想通過設計上的淡化,來強化皓影品牌體驗上的一致性。
底邊與車身同色,是皓影區(qū)別與東本CR-V最直接的設計細節(jié),東本CR-V形象上更傾向越野硬漢,而皓影更注重城市的精致生活。
在輪胎方面,皓影銳·混動e+全系只有235/60 R18一個尺寸,具體輪胎擁有米其林輪胎和普利司通輪胎兩種,因為整車重量相比HEV車型有了一定增加,推薦的胎壓值也有一定程度調整。另外針對底盤局部的剛性以及懸架支撐相比HEV車型都有細微的調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HEV車型,皓影銳·混動e+前后輪距都有一定程度增加,增強了輪轂安裝部位的剛性(擴大安裝間距及加大螺母的尺寸)。
因為電池布置在原備胎槽的地方,底盤結構相比原HEV車型沒有明顯差異,不會像其它新能源車型一樣,在底盤下方平鋪一大塊電池影響離地間隙。
內(nèi)飾則基本延續(xù)了皓影HEV車型的內(nèi)飾設計。設計、用料、做工都是一樣的。
儀表盤顯示存在些許差異,電量顯示由HEV車型的10格變成了現(xiàn)在的20格,畢竟電池電量增加了,算是更加精準的顯示。
中控區(qū)域人體工程學很出色,駕駛控制各個按鍵都很大,空調保留了實體按鍵旋鈕,只是在車機系統(tǒng)方面,與主流車企或者是國產(chǎn)車企存在差距。
配備了全景影像,但受限于屏幕的尺寸與顯示效果,只能是看位無死角,直觀程度還是沒有大屏來得實際。
乘坐體驗的空間方面,與HEV車型相比并沒有太大差異,新增的大電池不占用前后排空間,后排座椅同時支持放倒。
電池位于后尾廂,采用了168節(jié)松下三元鋰電芯,電池組扁平化,使得電池容量擴大十余倍后車內(nèi)空間仍優(yōu)于同級。后排座椅通過擴大座椅角度調整量、加強座椅包裹感、提升設備使用便利性,乘坐舒適性更強。
為了能在地板下搭載大容量電池,改變了部分地板的形狀。把對乘坐艙及行李艙的空間影響達到了最小化,實現(xiàn)高效、低重心的整車空間。
本田的“百萬年薪杯架設計師”又接到了新的任務,后備廂里面這個帶提手的“大菜籃”就是他們最新的作品,這還是一臺稱職的“買菜車”,在空間上本田從來沒有輸過。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