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騰--這個去年國內十分響亮的車型在國內上市,筆者依稀記得上市之處國內各家媒體都大肆宣傳一番,關于它的亮點我們自然不言而喻。借助馬自達6的平臺,運用馬自達6的技術與配件,在改變外觀的情況下,烙下一汽的廠徽,借著國內業(yè)界呼吁自主品牌的聲音,轟轟烈烈來到汽車世界。從一汽廠家的觀點來看,主要從擁有馬自達6的動力與操控,卻比馬自達6價格存在較大優(yōu)勢的策略打開市場,但事實上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以下就是一汽奔騰與一汽馬自達6在部分車身參數(shù)上對比:
車型 | 一汽奔騰 | 一汽馬自達6 |
長(mm) | 4705 | 4670 |
寬(mm) | 1782 | 1780 |
高(mm) | 1465 | 1435 |
軸距(mm) | 2675 | 2675 |
發(fā)動機排量(L) | 2.0/2.3 | 2.0/2.3 |
最大功率(Kw/rpm) | 2.0L:108/6500 2.3L:120/6500 | 2.0L:108/6500 2.3L:120/6500 |
最大扭矩(Nm/rpm) | 2.0L:183/4000 2.3L:204/4000 | 2.0L:183/4000 2.3L:204/4000 |
制圖:太平洋汽車網(wǎng)m.jumpintl.com |
從以上的參數(shù)我們可以看出,奔騰與馬自達6有著太多共同之處,在同軸距、發(fā)動機參數(shù)的情況下,只是車身的長、寬、高有所不同,在外形上,除了頭尾經(jīng)過重新設計之外,側身腰線幾乎一致,而內飾則更是同出一轍,坐入奔騰車內與坐入馬自達6內部并無二樣。從奔騰目前市場售價:15.18萬~20.88萬,而馬自達6市場售價:17.98萬~21.98萬來看,一汽轎車期望以優(yōu)惠1萬元的差價來拉攏中級轎車區(qū)間的客戶,以此來體驗另一種“Zoom-Zoom”動感轎車。但實際真如廠家預測那樣嗎?奔騰在國內上市已有大半年時間,我們用數(shù)字來說明一切問題。
與同期起步華晨駿捷相比,差距在哪里?
對于奔騰的現(xiàn)有銷售情況,筆者從相關途徑拿到了其5月份生產(chǎn)與銷售表,令人吃驚的是,如此性價比超高的運動車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單月銷量僅僅維持在1000臺左右,而其前輩馬自達6的銷量是其接近4倍產(chǎn)銷。如果以上的數(shù)字還不能讓人吃驚,我們來做另外一個對比,幾乎與一汽奔騰同期上市的華晨駿捷目前銷售形勢較為火暴,同樣作為自主品牌的駿捷單月產(chǎn)銷維持在7000輛以上,而奔騰與其相比,僅僅是小巫見大巫。
車型 | 5月份生產(chǎn)數(shù)(臺) | 5月份銷售數(shù)(臺) | 當月產(chǎn)銷比(%) |
一汽奔騰 | 857 | 1142 | 133.26 |
華晨駿捷 | 7880 | 7265 | 92.20 |
一汽馬自達6 | 4173 | 3777 | 90.51 |
制圖:太平洋汽車網(wǎng)m.jumpintl.com |
是什么讓奔騰進入如此尷尬的地步?筆者認為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品牌的價值,有時“拿來主義” 并不是那么容易運用,對于喜歡馬自達類型的客戶,多數(shù)個性較強,他們對于車輛的選擇通常會追求品牌的純度,買一輛類似馬自達6又不是馬自達6的車型的對他們來說可能難以接受,因為他們十分清楚,在國內目前汽車工業(yè)環(huán)境下,不可能靑出于蘭而勝于蘭,沒有較大的價格優(yōu)勢,很難讓消費者買單;其二、市場售價,目前奔騰與馬自達6的市場售價并沒有拉開距離,市場指導售價兩款車系同排量只相差1萬左右,并且現(xiàn)有的馬自達6還一定幅度的優(yōu)惠空間,要讓這部分人群中不買馬自達6?筆者也給不出任何的理由。
相比于華晨駿捷的熱銷,筆者認為也存在兩點理由:其一,神似寶馬3系但自成風格,第一眼看到駿捷如果說不與寶馬3系有些神似,那確實說明你不懂車輛,關鍵是通過寶馬與其它大廠技術的幫助,駿捷在底盤功夫上確實了解,有了較為純粹德系車輛的操控質感。從前駿捷使用的沈陽東安發(fā)動機廠的三菱發(fā)動機,但自強的華晨汽車在07年之后用上自主研發(fā)的發(fā)動機,如此說來現(xiàn)在的駿捷從外到內都使用的是自己的產(chǎn)品,國內的消費者首先從感情上認同華晨的產(chǎn)品,也自然心里喜歡這部“寶馬”。其二,市場售價,目前駿捷的市場指導售價為:8.58萬~15.78萬,擁有中級車的尺寸卻跨入經(jīng)濟型轎車的領域,用少錢賣最大的產(chǎn)品,華晨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理,怎么能夠不成功?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奔騰與駿捷的目前消費群并不一致,但從奔騰的消費者角度出發(fā),要么多加些錢買馬自達6,要么有思域、福克斯、馬自達3、卡羅拉等等車型可以考慮。筆者認為,一汽奔騰在成本上出于很大一塊用于日本馬自達技術專利轉讓費,在不可能較低成本的情況下,價格讓其尷尬不已。
國有自主品牌路在何方?
的確,時至2007年的今天自主品牌已經(jīng)站住了腳根,奇瑞、吉利、華晨這批先行者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但如何在此基礎上壯大?從現(xiàn)有國有自主品牌生存空間來看,多數(shù)車型都生存在5萬~12萬區(qū)間,再向上國人多數(shù)會考慮合資品牌,中級與中高級車型是國產(chǎn)品牌的一個雷區(qū),如果再想進入更高的領域著實要拿出巨大的勇氣并經(jīng)受前期巨大的投入。繼續(xù)引進?永遠只能使用別人已經(jīng)或者即將淘汰的技術,同時還要支付昂貴的專利費用。所以,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還是要依靠自主研發(fā),在維持現(xiàn)有生產(chǎn)銷售基礎上,另辟一條路徑走自強之路,也許這個過程需要10年或者20年,但與國外百年的汽車工業(yè)發(fā)展之路相比,這并不算長久,需要有一代或者兩代人前仆后繼努力,國內的汽車廠家也需要自己的百年規(guī)劃。走資本收購之路?猶如上汽集團收購雙龍、羅孚?這是一塊新的路徑,直接將其技術買斷,但這種路徑的后期反應還需要等待市場的檢驗。
我們真誠的希望國有汽車自主品牌能夠在以后的道路中越走越強,就如之前的國產(chǎn)家電行業(yè)一樣。世界汽車市場不能缺少中國的強有力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