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圣地(126)——波密到林芝
波密到林芝,是西藏地區(qū)最美的路段之一,也是進藏人員最多的路線。
我們從昆明一路過來,因為疫情的原因,遇到的進藏 旅游 車輛比較少,在這一段,相對就多了起來嗎,而且各種交通工具都有。看看我們前面的這兩位摩托手,這車,這人,這裝扮,夠酷!
還有比他們更有有意思的,在我們前面行駛著的一輛車,借助車上厚厚的浮灰,繪了一張地圖,仔細看了看,居然和我們行走的路線是相同的!可我們在路上并沒遇到他們啊,看來是我們走得比較快,過了波密后我們追上了他們。
這是一輛來自武漢的車,經(jīng)歷了那場疫情劫難之后,終于可以出來耍了!也許和我的想法一樣,此時,走滇藏線是最為安全的。英雄所見略同?。」?!
在這一段,車輛明顯多了起來,這也是西藏地區(qū)車流最多的線路了。
前面這輛車是魯D牌照,是來自棗莊的,這可是我們徐州的鄰居呢。走到了現(xiàn)在,終于看到了外地自駕車輛開始陸續(xù)進藏了。
這也是武漢的車,看來武漢出來的車不少。不光有車流,還有人在徒步,不知是要去哪里。我們的車滿員,不然可以帶她一段。之前幾次進藏,就經(jīng)常帶人,這次是沒辦法了。
前面到了一個特殊的地方——通麥大橋。通麥大橋是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著名通麥天險路段上的咽喉工程,這座大橋我也經(jīng)過了幾個“版本”,目前在同樣的位置還分布著不同 歷史 時期的三座跨江大橋,現(xiàn)在通車的通麥特大橋為單塔斜跨大橋,原來的兩座已經(jīng)暫停了機動車輛的通行。
現(xiàn)在的這座大橋比我前面兩次經(jīng)過時的大橋要氣派和堅固了很多,現(xiàn)在的這座橋命名為通麥特大橋。之前的兩座能夠通車的橋叫做通麥大橋。
僅僅從橋面的寬度就可以稱得上“特大”兩個字。之前走過的大橋,寬度只有現(xiàn)在的一半,第一次2007年經(jīng)過的大橋只允許單車通行。
現(xiàn)在通過通麥特大橋,與在內(nèi)地經(jīng)過的公路橋沒有兩樣感覺。
從通麥大橋的建設 歷史 ,就可看出藏地公路的建設歷程。
第一座通麥大橋于1950年代修建,2000年被易貢湖大潰壩沖毀。2000年4月9日西藏易貢湖發(fā)生特大山體滑坡,特別是易貢湖水潰壩暴泄后,原有的一座永久性的鋼筋水泥澆筑的大橋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沖毀,川藏南線交通完全中斷,墨脫、波密、林芝三縣90多個鄉(xiāng)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當時連遠在墨脫縣背崩鄉(xiāng)的雅江解放大橋也被沖毀。
通麥大橋是一座保通性工程,該橋的建成,使中斷的318國道得以暢通。沒有通麥大橋,就無法保障318國道的暢通。沖毀的通麥大橋再次建成后,每次只允許兩部車同時過橋,車輛過橋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整個鐵索橋都在顫抖。出于安全考慮,當時不允許對通麥大橋拍照。如今原有的雙塔雙跨大橋已經(jīng)暫停了機動車輛通行。第二座通麥大橋建成后,于2013、2015年連續(xù)出現(xiàn)故障。第三座通麥大橋建成于2015年底, 大橋設計為單塔單跨跨自錨式空間主索懸索橋,跨越帕隆藏布為單塔的支流易貢藏布,全長415.8米,主跨為256米,高59.5米。
車子開過通麥特大橋后,我讓傳奇停了車,我想記錄下不同的幾座通麥大橋??僧斘蚁萝囎呦蚪吅螅l(fā)現(xiàn)除了能看到特大橋外,之前的那兩座橋根本就看不到了,全部被江邊的植物給遮擋住了。而且越往江邊走,位置越低,越是看不到下面的橋體。
只能在樹枝的縫隙中,隱約看到老大橋的一點點影子??磥碇挥杏脽o人機航拍才能看清楚全貌。通麥懸索吊橋、 汽車 保通便橋和新建的256米單跨單塔懸索橋,三橋并列,已經(jīng)成為西藏公路交通發(fā)展的見證。可惜我所在的角度,沒法看清楚并列的三座橋,想回看老橋的愿望沒能得以實現(xiàn)。
那就好好記下這座通麥特大橋的樣貌吧。
從通麥大橋開始,通麥鎮(zhèn)-排龍鄉(xiāng)的14公里路段,號稱"通麥墳場"。有的人統(tǒng)稱這里為通麥天險,曾是川藏公路南線最險的一段路。當年我曾走過這一段,波密縣城和林芝縣魯朗鎮(zhèn)之間,14公里路程平均要走兩個小時左右。
這里號稱是"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甘肅省舟曲縣號稱亞洲第一大滑坡和泥石流多發(fā)地帶),"川藏難,難于上西天",最難的路段就是這里。川藏南線,沿線的山體土質(zhì)較為疏松,高山滾石難以預料,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導致錯車的空間極小,故通麥、排龍一線有"死亡路段"之稱。據(jù)說,建成通車后,已經(jīng)發(fā)生了數(shù)千起車毀人亡的嚴重事故。
針對這個“死亡地段”,建設者們不斷對道路進行整治改建,通麥天險這個"腸梗阻""卡脖子"路段的改建工程于2012年底-2016年4月進行,總投資近15億元,建成了"五隧兩橋"。原來二十來公里的路縮短為5公里多,通過時間由過去的2個多小時縮短到20分鐘,這里再也沒有了死亡威脅,且安全便捷。
開車通行在隧道中,不僅遭遇不了泥石流塌方的威脅,也看不到懸崖上裸露的山體,從人的心理感覺上也安全了很多。
在這一段路上,隧道一個接著一個,五條隧道幾乎是連著的,以此保障了這段路的安全通行。
前面,在帕隆藏布江上,又見一座大橋—迫龍(帕隆)溝特大橋。這座迫龍(帕隆)溝特大橋飛跨在迫龍藏布大峽谷,洶涌的易貢藏布上,讓天塹變成了通途。
迫龍溝特大橋為西藏自治區(qū)內(nèi)最大的公路雙塔斜拉橋,大橋全長743米,橋跨布置為:156米 +430米 +156米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邊跨為混凝土主梁,中跨為鋼混組合梁。其中1號索塔高146.7米,2號索塔高139.7米,橋面以上塔柱為A型,橋面以下合并為單柱形式,下部采用群樁基礎。于2015年11月26日12點15分完成合龍。
它所在的國道318通麥至105道班段以及102滑坡群是川藏公路自然災害多發(fā)路段,易發(fā)塌方和滑坡,致使路基損毀嚴重。加之這一路段的通麥大橋是單行道,過往車輛必須單車錯時通過,時常造成交通阻塞。2016年4月13日,已建成的國道318線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和通麥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正式通車,這標志著通麥天險路段全部貫通,從此天險不再險!
轉摘幾張網(wǎng)圖,看看以前這里的道路狀況。由此可見當年的這段天險之路是多么的險!
2003年7月21日,來自北京的騎行者經(jīng)過通麥天險時被飛石砸中頭部,不治身亡。2012年6月16日夜間,一輛依維柯中型車在經(jīng)過通麥天險的老虎嘴路段時,掉入帕隆藏布江中,10名乘客全部被江水沖走而遇難。
當年,在這段14公里的死亡道路上,每天都有事故發(fā)生,每年都有很多車輛墜崖報廢,并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甚至有些人永遠消失在這條帕隆藏布江中。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山體、路基構造,使這段路每年都被損毀。雖然年年都修,但終不能抵擋惡劣的自然條件對這段路的嚴重毀壞。
現(xiàn)在建成了隧道和橋梁,這一段路很輕松就可以通過了,后邊到林芝就更是一路暢通了。道路暢通了,但因為多個隧道的路途,途中的美景也就沒有了,可謂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次經(jīng)過魯朗時因為天色已晚,沒有停車,南迦巴瓦也再次錯過,多次往返318這一段,都沒能見到南迦巴瓦,看來是我今生與它無緣,隨后,一路驅(qū)車直達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