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我國商用車產銷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產量達204.66萬輛,銷量達204萬輛,保持全球第一。
汽車業(yè)資深咨詢人士高珩昨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說,2006年我國商用車產銷均比上年有15%的增長。
當年全部汽車產銷量分別達727.97萬輛和721.60萬輛,其中商用車所占的比例均達28%。
十幾年來,盡管商用車產銷總量一直在增長,但在整個汽車市場的比例卻從80%以上下降到不足30%。高珩認為,根據其他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國商用車發(fā)展前景依然看好。商用車分客車、貨車、半掛牽引車、客車非完整車輛(客車底盤)和貨車非完整車輛(貨車底盤)等幾部分。2006年國產商用車的增長主要依賴于上述所有車型的全面增長。其中,絕對量最大的貨車產銷分別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31.80萬輛和131.72萬輛;而增長率最高的半掛牽引車產銷分別增長61.92%和64.18%;另外,貨車非完整車輛(貨車底盤)的產銷分別達到34.39萬輛和34.12萬輛,它們成為商用車市場最大的拉動力量。
對于重型半掛牽引車等高速增長的原因,陜汽集團董事長張玉浦認為,燃油價格的持續(xù)攀升、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加快,特別是政府各部門治理超載力度的加強,“計重收費”的廣泛實施是重要原因。比如,在廣受市場歡迎的25噸~40噸半掛牽引車中,2005年市場規(guī)模只有3.97萬輛;2006年增長到7.46萬輛,增幅高達88%。其中5家銷售萬輛以上的企業(yè)中,北汽福田增長420%,陜汽增長182%。
高珩認為,在商用車的兩大分支中,運輸類商用車會向大馬力、高效率的方向發(fā)展,帶動技術進步,也考驗國內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而工程作業(yè)類的商用車因改裝廠對底盤多樣化的要求,主機廠很難全面滿足,國家應該調整相應的準入政策。目前,在治理產能過剩時,由于部分商用車市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企業(yè)的產能過剩有其合理性,相關政府部門不該“一刀切”。他強調,政府應該以強制性標準實現產品的“一致性”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完善退出機制,而不應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yè)行為。